小米 13 Ultra 实际体验怎么样?光学摄影带来的突破升级大吗 ...
小米 13 Ultra 实际体验怎么样?光学摄影带来的突破升级大吗 ... 小米13 Ultra终于正式与我们见面了。我本来写了很长一串开场白,但后来想了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台手机代表了什么,作为小米手机的影像巅峰,发展到第四代的小米Ultra已在事实上形成了经典高端手机应有的口碑。
我本人虽然错过了10Ultra,但11Ultra做了我一年半的主力机,12S Ultra也从去年七月份一直使用至今。与两代Ultra相处至今,也用它们拍了无数照片,这个系列的成长我一直看在眼里。
而刚刚发布的这台13 Ultra,我已经测试了一段时间,期间也与小米的影像工程师做了非常深入的沟通,对它的使用体验,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别的话也不多说,直接来聊这几天我对这台手机的详细体验吧。
1,外观
在13U尚未公开的时候,网上已经有了不少外观爆料,这些爆料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也缺失了一些关键细节,以至于当初我看到那些爆料的时候,怎么也想不通小米能如何将那样的外观做好看。
直到我看到了13U的真机,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爆料图,整机的上半部分都是隆起的,像是鼓了个包,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是真机并不是那样,并且,真机采用了一种和如今手机常见样式完全不同的框架结构。
了解手机的朋友应该都清楚,现在的手机,几乎都是屏幕-边框-后盖的三明治结构,并且除了部分直板机型外,几乎都是曲面后盖+细边框的设计。而这回的小米13U,却将边框向背面延伸了一些,原先12SU上的纳米皮后盖,也从覆盖整个背面,缩窄到了中间一条。
手机上这样的结构我是没有见过第二个(如果是我孤陋寡闻请在评论区提醒我一下),按照小米的说法,他们致敬了徕卡经典的M10相机,我去官网找了张图,好像好真有点这个意思。
看完整体背面,再来看看镜头模组。之前爆料里的那个大包是我对13U颜值最大的担忧,但真机和爆料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我发现我白担忧了,真机并没有那个隆起的包,边框向背面延伸让13U的背面两侧是完全平齐的高度,视觉上并没有增厚。摄像模组的隆起在左右两侧做了台阶,而上下做了比较缓的坡做过渡,因为坡度不高,你正着看背面甚至很难察觉模组的凸起,只有从侧面才能看出来。
如此设计下,影像堆料导致的模组突出被一层一层化解,使13U的整机并没有像我担忧的那样给人太过厚重的感觉。可以说,13U的设计,兼顾了影像堆料的需求和视觉上的美观,还顺便致敬了一下经典相机,这使我在MIX一代以后久违地再次感受到,小米在设计上又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顺带一提,这个结构还带来了一个好处,因为金属边框区域增加,使得手机的天线辐射面积也大大增加,小米专门为此设计了全对称天线,实现了手机信号接收范围翻倍,以及全方位防握死,信号体验大大提升。
说完上面这些,终于可以来说说这个大圆环了,12SU上的那个大圆环,在刚出的时候让我感觉非常夸张,但奇怪的是,13U上的圆环更大,我反而觉得似乎就该这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适应了12SU外,还有一点就是13U的这四颗超大摄像头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圆环的外圈,整体看起来协调一些,不像12SU那样,镜头集中在四分之一圆里,其他地方空空的。
不过更大的圆环的确带来了一点小问题,那就是握持手感,本来11U、12SU这样的模组,就让握持的时候手指容易碰到靠下的镜头了,13U的圆圈更大,更靠下,要想不被碰到,只有握在跟下边的地方,一开始的确要适应一会儿,找到合适的握法。
最后再来看看四边,从前面的描述大家也可以看出,这回13U的整体设计主打一个致敬相机,所以13U的边框,也比12SU更加棱角分明,侧面是直边,不过还是做了一些双曲面的减薄处理,正常握持手感有所下降,但是横握拍照更加稳固了。
对于小米13Ultra的外观,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它尽可能地优化了大模组的美观度,通过特殊设计层层缓解后模组突出带来的厚重感,又利用特殊结构实现了比较独特的辨识度,甚至还顺便增强了信号。
从13U的设计上,我真的能感受出小米开始超脱出市场潮流,开始按照自己的步伐去做一些未曾有过的探索。而相比mix的那种平地惊雷,13U又能给你一步一个脚印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愿意去相信,小米在这条路上的前进不会停歇。
2,屏幕
按照小米11U和12SU的惯例,我原以为13U会继续沿用小米13Pro那块E6的2K屏。让我没想到的是,小米13U竟然会采用一块来自华星光电的国产屏,让我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屏幕的各项参数竟然不输E6,甚至有所超越。
具体来说,这是一块2K LTPO的OLED屏,它用上了华星光电最新的C7发光材料,还记得去年年底的K60系列,用的是华星光电的C6屏,表现已经令人惊艳,而C7,直接将峰值亮度提升到了2600nit,全屏激发亮度也有1300nit,实测甚至能上到1400(感谢 @刘昌睿 赞助的实测数据)。
这样的亮度表现,足以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带来极为通透的观感。而13U屏幕的亮点还远不止于此,12bit色深就不说了,调光方式上,高亮度采用DC调光,低亮度采用1920Hz的高频PWM调光,在护眼这块也可以说无可挑剔。
还有个不容易察觉的细节是可视角度,小米和华星在这次共同改进了屏幕的CPL层,使得13U在大于30°视角下的色偏大大降低。实际观感上,从侧面看的确没有上一代屏幕那种偏蓝的情况,虽然我个人不太在乎,但估计有人会喜欢。
在硬件基础之上,小米对这次发布会三大件的色彩校准,都做了统一,让手机、平板和电视都按照CIE2015色彩空间做校准,保证三台设备所呈现的颜色保持高度一致。在我拿到手机进入显示设置的时候,我发现13U这回默认采用专业原色的色彩模式,说实话,比起12su默认的生动模式,13U默认的色彩显示偏淡,但显示准还是显示好永远是一对矛盾,这次要是反馈不好,说不定下次就换了。
顺带一提,这次的CIE2015色彩空间,会导致很多博主购买的红蜘蛛蓝蜘蛛校色仪测量不准,我问了专业人士,要想测好,起码买一台五千多的设备,就这还是入门,完全测准甚至要买数十万的专业仪器,我只能默默说一声打扰了。
小米和华星光电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米10,甚至在小米10U上十分有勇气地用了华星光电的120Hz高刷OLED,那时的国产OLED还处于蹒跚起步的状态,和E3还有些差距,必须得说,小米给华星带来的大量订单是他们生存至今的重要基础。在这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今年的国产屏终于迎来了一个爆发期,可以比肩国际大厂的水平。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对小米对国产配件的扶持又极大误解,这一点颇让人遗憾。
3,性能
对于13Ultra这种机型,其实性能上可以说的点并不多,因为这台手机整体都是朝着影像旗舰的方向调的,必然达不到K60Pro那种极致的性能释放。
处理器毫无疑问是采用骁龙最新的旗舰8gen2,表现不必多说,简单说件事,为什么现在游戏手机都陆陆续续失败了?就是因为大家发现,辛辛苦苦堆散热,到最后还不如芯片制程更新。用了8gen2的任意一台手机,表现可能都超过8Gen1的超级游戏旗舰。
在8gen2的基础上,小米加入了很早以前宣传过的环形冷泵散热技术,通过单向控水,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这让13U能用有限的空间,实现不错的散热。不过还是那句话,13U的性质,决定了它会更朝着均衡释放的方向发展。从跑分结果看,13U达到了8gen2的标准水平,但并没有追求极致的高。
在实际的游戏表现中,13U的调校和早先发布的13系列如出一辙,相比极致的释放,会更加考虑功耗与游戏表现的均衡。原神半小时须弥夜兰跑图平均57.5帧,并没有顶着60帧跑。
牺牲一些帧数的稳定,换来的是较低的功耗,在这半小时测试中,13U的整机平均功耗只有5.5W不到,对于原神须弥跑图测试来说,算比较低的。在这个功耗下,手机会处于一个温热但还能hold住的状态,虽然开始不能顶满了跑,但可以让接近满帧的体验持续更久时间。
同13一样,13U在游戏过程中对于处理器的调度相当灵活,我在测试时能感受到在某些场景功耗变高,某些场景又迅速下降,看频率曲线也可以看出,变化频繁且迅速,既保证了游戏的相对流畅,又尽可能地降低了功耗发热。
而对于和平精英这种游戏,自然是全程满帧。
而且功耗也很低,4W都不到,也就是说满电可以玩至少5个小时,8gen2的能效果然厉害。
在性能方面,13U可以说继承了小米13的优良底子,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同时也能根据场景灵活调度,再加上8gen2本就优秀的能耗比,不论是日常使用还是游戏中,表现都非常稳。
4,影像
影像自然是13U的重头戏,在详细聊之前,我得先感慨一下,13U的影像系统能聊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至于我在这一节里再单独分出几个小节,但相信我,能聊的这些东西,样样都非常精彩。
1)焦段覆盖与多摄一致
如今,全焦段覆盖的多摄方案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小米11U和12SU的超广角、主摄、长焦方案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不过,从主摄到长焦,中间隔得太远,所以13U加入了一颗去全新的中长焦镜头,来覆盖3.2x的75mm焦段。这颗中长焦的加入,填补了之前两代Ultra在主摄与长焦之间的空白,使13U完成了从12mm到120mm的全焦段镜头覆盖。
其实严格来说这颗中长焦并不是3.2x,而是2.6x,3.2x的75mm更加常用所以这么设置,比起主摄裁切,一颗专门的中长焦的确让该焦段的画质有了质的飞跃。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这颗中长焦并不支持微距,听说小米那边也收到了反馈,表示下次一定……
对于原有的镜头,小米也没有放弃优化。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红米note12T上的那个in-sensor-zoom技术,就是通过直接截取传感器中一小块区域的原始数据,来拍出比普通数码变焦更加清晰的长焦画面。这回13U的主摄长焦都用了这个技术,实现了更加清晰的2X和10X变焦,进一步填补了焦段空隙。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用2x变焦拍摄,因为这个距离的画面和人眼的感觉比较接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回的徕卡水印,能显示具体变焦倍数对应的焦距了,一点小细节改进,还是不错的。
在加入了第四颗镜头之后,不同焦段之间的一致性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说你每个焦段拍出来都是不一样的风格,那这样即使覆盖了全焦段,估计大家也不爱用。为了保证13U的多摄一致性,小米在1英寸的imx989主摄基础上,将所有副摄传感器都统一为imx858,这颗传感器的许多技术细节都和989一致,联调会更加方便。实际成像中,四个镜头拍出来的画面的确在色彩白平衡等方面都有比较强的一致性。
不过,传感器的更换也带来了一些疑问,有挺多朋友看到了858的面积比前代的imx586小,就担心13U的长焦是不是倒退了,我咨询了大佬,他们都表示imx858在工艺和技术的升级下,相比五年前的586并不会更弱。或许这么说大家不一定接受,但是从实测结果来看,13U的长焦表现并不输12U,再加上ISZ的加持,超长焦的表现甚至要略微更好些。
录像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这回13U拍照一致性是做好了,录像的多摄一致性做得怎么样呢?效果更是让我吃惊。在录视频的时候,13U支持变焦的时候自动切换镜头,切换的时候画面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色彩变动也很小,对于一些不太敏感的人,估计都很难察觉。录像变焦能到这水平,说实话有点超出我的想象。
当然问题也有,一个是表现有点飘忽,有时候超神,有时候会略微感觉色彩变化,另一个是多摄切换只支持到4k 30和1080P 60,4K 60就不支持了,也能理解,算力目前还hold不住。
2)徕卡光学与徕卡影调
前面都在讲多焦段的CMOS,其实这次小米影像的整个重点,还是在光学和影调上。
13U的镜头光学素质堪称疯魔,全员超高阶偶次多项式、全员非球面镜、全员ALD镀膜这种比较专业的我虽然解释不了,但大家也能看出来,13U的每一颗镜头,不论是不是主摄,镜头规格都很高。
还有一些细节能让人感受出小米的疯狂,比如这颗中长焦也是有OIS光学防抖的,再比如这回的超广角,竟然没有软件畸变矫正,就是靠着纯纯的光学设计拍出无畸变的画面,甚至都这样了,角度比起12SU还要再广一些。
在极致的光学优化之后,小米已经不需要靠锐化来拉高清晰度,开始克制对照片的后处理,这就让13U的成像更加接近相机。
除了光学,徕卡为小米带来的最珍贵的经验,就是徕卡影调。说实话,到了今天,影像再拼素质,意义已经越来越小了,毕竟大家都上的1英寸底,你要说基础素质,那都是强到爆表。
这时候再去通过堆栈拉锐度,拉饱和度,带来的观感提升就很有限,同时还会影响拍照体验。11U在趟过这个坑之后,小米12SU就来了个路线矫正。在素质到头的情况下,更好的影调可以给人完全不同的观感,这就让12SU顿时超脱出市场惯性,受到了大量摄影发烧友的喜爱。
影像的一大目的是为了记录生活,很多经典的照片,都包含着很强的故事性,一张包含故事的照片,所适配的影调肯定不是那种无脑拉锐度和饱和度的,这种感觉很难描述,只能说从大多数人的反馈来看,徕卡协助小米做出来的这套影调确实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别的也没啥好说,按快门就完事了。有趣的是,在拍照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容易出片的,大都是2x,3.2x和5x,主摄1x因为角度比较广,其实并不太好出片,突然更加理解了加入3.2x中长焦的意义。
3)可变光圈
这回在主摄上,13U也整了个小活——可变光圈。一谈到光圈,大部分手机爱好者就爱比谁大,好像越大的光圈就越好似的。其实不然,大光圈的确可以提升进光量,提升手机的夜景素质,但大光圈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浅景深。
在拍风景的时候,浅景深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再拍近物的时候,浅景深就会让画面边缘变得模糊。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拍文档,如果你用大光圈1倍主摄拍文档,很容易就会发现,文档中间的字很清晰,但是边缘的字却很模糊,因为边缘的字距离镜头比较远,景深又浅,在物理上就决定了拍不清晰的结果。
而缩小光圈之后,就能把画面的边缘也拍得清楚,实际使用中,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我以前拍手机屏幕,即使用2x,放大看边缘也是必模糊,而在我把13U的光圈调到4.0以后,终于能拍出从头到脚都清晰的近物照了,非常感动。
这个功能对于我们数码博主来说,简直太有用了。对于普通人,其实用处也非常大,毕竟拍美食、扫文档这种,也是非常常见的拍照场景,有了小光圈模式,就再也不会出现食物和文字中间清晰、两边模糊的情况了。
4)夜景素质
虽然发布会上没怎么强调,但夜景作为考验手机素质的场景,还是得看看的。
在去年12SU发布的时候,我就说过,在大家疯狂卷计算摄影的时候,对夜景的拍摄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去疯狂提亮度。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张很亮的照片真的有美感吗?
反正对我来说,夜景最美的地方在于质感,就是在昏暗的背景中突出的灯光,要有反差,该暗的地方暗,这就要厂商在算法调校的时候更从审美的角度把控加料的力度。
幸运的是,在徕卡影调的帮助下,不论是12SU,还是13U,在这一块度都把握得不错,典型的就是这张主摄拍的夜景,灯箱高光压制得很好,更好的是灯箱上面的天空,真就是一片纯净的黑,这是我头一回感受到一张照片的夜景质感能如此逼近我在现实中的双眼观感。
3.2x的样张同样如此。暗的地方没有暴力提亮,使得照片具备更多夜景的感觉,并且暗部的地方仍旧有足够的信息量,虽然看起来暗,但是后期拉一下亮度,就会发现该有的都有。
13U还有全焦段夜枭算法,也就是小米给13U的三颗副摄全部都上了夜景算法,这在暗光拍摄的时候,给人更大的自由。
在我拍夜景的时候,能感受到13U的5x潜望长焦的介入要比12SU更加积极,即使光线很弱,也会调用长焦拍摄而非用主摄裁切,在成片清晰度上,两者有不小的差距。
最后还有个细节,在超极限暗光环境下,13U的取景框信息量要比12SU有所提升,起码能看到一点东西。
不过从成像结果来看,两代夜枭算法出来的东西好像差不多水平。
5)人像模式
小米12SU在推出的时候,和徕卡一起推出了几款人像大师镜头,然而根据当时的反馈,效果并不太好,这代在中长焦的加持下,大师镜头多了一个75mm焦段人像。
在我去公园拍了一堆人像后,13U的人像模式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有当年小米6的一丝感觉,当然,从硬素质上看,当年肯定和现在有非常大的差距。
比较特殊的是这个柔焦镜头,拍出来确实有点复古的感觉,拿来玩玩还是挺有趣的。
还有个细节,如果用默认人像模式,在拍完之后可以单独调节虚化,而用大师人像镜头的话,就不能调节了。
总之这回13U的人像模式整体进步幅度还是挺大的。说实话,拍人像氛围感还是挺重要的,13U的这些大师镜头,提供的那种感觉就非常充足。
6)拍摄体验与影像套件
小米11U上的拍摄体验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小米12系列痛定思痛,推出小米影像大脑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到了12SU,8+的能耗比改善让拍摄体验进一步提升。
13U延续了这一优势,拍摄过程中功耗非常低,我在外拍摄许久也就是温热,同时快门反应非常快,只要光线不是特别差,几乎是按下快门的瞬间就能成片,搭配徕卡经典的快门咔嚓声,拍照感觉确实极爽。
顺带一提,这回的录像功耗也优化了,甚至还没打原神高,长时间录像也不闪退掉帧,当然具体能持续多久我还没测,我猜后续陈抱一会测,到时候一起去看他的结果,嘿嘿。
接下来又是一个重量级——小米影像套件。我在刚收到13U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一起寄来的竟然还有这么一套拓展套装。
套装主要有两个部分,其一是纳米片保护壳,这个保护壳也是13U的官方保护壳,和手机一样的拼接风格,边缘是磨砂塑料,中间是科技纳米皮,颜值还是不错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壳的镜头环是可以换的,将默认的环拆下来,你甚至可以加上转接头,转接你想要的滤镜。
这接一个cpl啥的,还不是美滋滋,你甚至可以转接更加夸张的设备,可玩性拉满了。
另一个是拍照手柄,说白了就是一个充电的无线拍照按钮,内部是植绒材质。
侧面有一个锁止按钮,用来固定在保护壳上。
只需要将手柄套上原装保护壳,再打开锁止开关,手机就成了一个小相机。
具体操作方式很简单,只要手柄开机就会自动连接,然后就和相机的逻辑一样,半按对焦,按下去拍照,非常快乐。唯一有个槽点是长按连拍很容易误触,希望能加个开关调节一下。
有了这东西,你带出去大家估计都以为你拿了个相机,有闲钱的买个玩玩应该非常有趣。
5,快充与续航
12SU的电池容量是4860mAh,虽然极为接近5000,但差的那一点点还是让人心痒痒,这回13U将容量提升至5000,也算满足了我的强迫症需求。
按照小米在13系列上的调教,13U的续航肯定不会弱到哪去。值得一提的是,13U在电量见底的时候,不会自动关机,而是进入极限续航模式,在额外提供一小时应急时间。关键时刻这点时间还是挺宝贵的。
而在充电方面,13U也将有线充电速度升级到了90W,虽然和13Pro的120W尚有差距,但是考虑到13U机身内部要为影像系统让出那么多空间,还要塞下这么大电池,这个速度也挺不错了。
实测从0充电,35分钟显示100%,41分钟完成涓流,峰值功率75W左右,客观来说似乎没比之前的67W强太多,但考虑到它为影像做出了多少内部空间的牺牲,我就觉得只要有进步就行了。
更何况我平时都用无线充电,这样大家就都是50W,差不了多少了。
6,其他小细节
该说的前面都说的差不多了,下面就是一些小细节。尽管13U为影像牺牲了不少,但一些细节依旧没有松懈,至少IP68和红外没有砍,我还是很开心的。
并且这一代小米终于改进了USB接口,将速率提升到了3.2,可以外接屏幕拓展了,堪称违背祖训。
总结
如果你全文看下来,就会发现,小米13 Ultra整个手机,几乎都是围绕影像进行的,我上面说了这么多,甚至都还没有说完,还有很多软件上的东西,比如街拍模式、14bit RAW,自定义影调,10bit LOG等等,只能说小米13U在影像这条路上,实在走得太远,以至于我用了几天,都只能窥见冰山一角。
好在13U除了影像狂飙以外,其他地方也没牺牲太多,电池够大,性能够好,大大小小细节也没有受太多影响,即使脱离影像,它依旧称得上是一台够强的旗舰手机。
手机关注久了以后,我经常对新手机感到乏味,感觉新东西就那些,什么都有套路,但每年的Ultra,都看得我非常快乐,不仅因为它极致的影像配置,也因为它在各方面都有许多新鲜的东西可以让我讨论。
所以剩下的我也不必多说,它注定是手机圈的焦点,根据目前预售的情况,它也真的很受欢迎,一台六七千的手机,当晚预售就空了,这种盛况,能达到的品牌也是屈指可数。
总之,想冲就放心冲,在影像这块,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拿到13Ultra的时间比较短,和大家重点聊一聊这次的影像系统以及“为影像服务的其他系统”吧。
所有测评样张都是基于出的MIUI14.0.4版本,然而就在写评测的时候,我才收到了一个14.0.7,大小高达6.5GB的史诗级更新,更新之后的内容会后续测试,现在先和大家聊聊出厂版本的影像。
性能&散热
性能这块能说的不多。8GEN2以及满血的LPDDR5X和UFS4.0配套,安卓之光,力压苹果A16。算是为13Ultra的综合体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散热这块,全球首发了环形冷泵设计,气液分离+高速传导,不管是游戏还是4K60录像,都能保证长时间稳定。
实测3D MARK Extreme Stress测试,均衡模式下稳定性高达89.8%,稳居安卓旗舰第一名。作为对比,12SUltra的同项测试的结果只有76%。主打性能调校和释放的K60 Pro也仅有86%。
然而更夸张的是,即便是性能模式,小米13 Ultra也保持了一致的89.8%稳定性。
对于一个影像模组如此庞大,后盖还是素皮的旗舰,这样的性能持续输出,充分说明了小米的性能调校已经再上了一个台阶。发布会上拿出来对比的4k60长时间录像稳定性第一确实是有事实依据的。
充电&续航
相比于12SUltra,小米13Ultra的有线充电升级到了90W MAX,并且配备了G2和P1两块自研电池管理芯片,电池仍然保留了5000mah超大规格。
实测从7%开始充电,5分钟充到32%,10分钟充到45%,20分钟充至72%,30分钟充至92%。
充电功率曲线记录如下。
续航方面,我们采用了最新的PC MARK 3.0测试模型,均衡模式自适应刷新率下,测试成绩突破16小时。持平5500mah的k60,远超同样是5000mah电池的K60 Pro(约14小时)。
初步推断续航优化的来源是华星光电C7屏幕带来的低功耗,具体结果验证有待后续测试。
影像
影像部分最大升级源于3颗imx858的加持,主摄仍然是一英寸的imx989,新加入了可变光圈(f/1.9-f/4.0)。三颗副摄分别是12mm超广角,光圈f/1.8;75mm人像焦段,光圈f/1.8+OIS;120mm超长焦,光圈f/3.0+OIS。
色彩一致性与锐度
得益于imx858和imx989的同代技术支持,小米13Ultra四个焦段的色彩表现呈现了惊人的一致性。不用担心切换镜头带来的色彩突变。
左上:23mm右上:12mm 左下:75mm右下:120mm
分辨率方面,得益于镜头模组的提升,imx858在120mm焦段相比于12Sultra的imx586,无论是色彩表现还是锐度表现,都有了一定提升,且计算锐化痕迹更少。
上:13Ultra下:12SUtra
上:12SUltra下:13Ultra
影调实拍
13Ultra在色彩调教上,无论是功能还是实际效果,相比12SUltra都更进一步。比如相机界面的焦段转轮拨盘,手感非常顺滑,相机体验感十足。
徕卡影调相对上一代进一步升级,可以在专业模式单独调教,这个更多是针对职业摄影师。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新加的几个徕卡专业滤镜更加实用。
我个人最喜欢“漂棕”滤镜,有非常浓郁的上世纪老照片观感。
除此之外,光学模组的进一步升级,也让最后的成片影调更有韵味。
23mm主摄在大光比场景下表现非常好
75mm焦段非常适合生活中的人像抓拍
120mm焦段对空间的压缩感完全呈现
人像领域
对于一个花了好几万买下了索尼35定,50定和85定的人来说,人像拍摄其实是我的主要需求。新增的75mm焦段,配合f/1.8的大光圈,可以说就是为人像而生。
75mm配合大光圈,能带来非常迷人的虚化效果。如果小情侣出门旅行不想带相机,有了75mm这个人像焦段就完全足够。
当然了,手机主摄的23mm(或者裁切后的35mm),也是人像的经典焦段。有的人喜欢用35mm街拍,能打开非常多的人文韵味。所以小米也做了35mm街拍模式。
但是对我而言,35mm的另一个点才是最重要的,即相机圈所谓的“情侣视角”。用这个焦段,你需要贴女朋友非常近,用男友的视角,去挖掘一种亲密的美。这种体验是长焦无法做到的。
真机实拍
影像部分暂且先说这些,后续对比测试会慢慢进行,如果你已经有了购买想法,那我真诚的推荐你购买白色版本,它不仅是一部手机,更像是一部时尚单品。
到最后,我用一段话来作为13Ultra的结语。这也是我认为手机影像不断进化迭代的意义所在。
“你以为这天是又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多年之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你人生里最棒的一天。这样的一天永远不会再有了。 ”
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天,能记录下来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时刻。
以上。 之前发布会上只没说影像,因为我想在实际体验上只说影像。
<hr/>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影像,是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我深以为然
而在手机那小小的摄像头上而言,这个十字路口显得格外难走
在此之前
苹果向左,坚持走数字摄影的路,计算摄影至上;
有的厂商不惜偏色也要提升进光量,连拍带算把黑夜变成白天;
就连谷歌,其实也一直在强调算法至上、光学靠后;
也许在手机的那个小小的摄像头上,确实就只能靠计算摄影了,也只能靠计算摄影了
<hr/>
吗?
<hr/>
追求拍到,而把景深忽略真的对吗?
追求拍到,把夜晚拍成白天真的好吗?
追求拍到,结果把所有东西都算出来,哪怕算成“塑料味道”也是好的吗?
从来如此,便对吗?
小米给出了不太一样的答案,走了一条主以人文情怀、辅以数字摄影的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影调。
我们先不讨论正确与否的问题,首先
在科技人文影像之路上,小米勇敢的迈出属于自己的路。
<hr/>
本次小米13U相较于12sU进步最大的地方,应该是——
全焦段
全焦段的无感变焦、全焦段的高度一致性,这是小米影像团队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所有在本文出现的图片,均为自动模式直出无修,后文不再赘述)
这其实是两颗镜头拍摄的画面,一颗来自原本23mm焦段的中心位置2X拍摄,一颗来自于这次新加入的一颗中长焦拍摄
裁切中心位置简单来讲就是直接调用cmos中心的一部分作为一个2X相机,实际效果要比直接数码裁切强,这是之前在redmi 12T上就已经使用过一次的技术了
而75mm来自一颗对比12su新加入的一颗中长焦镜头用来拍人像真的是极好的
就哪怕你现在使用录像功能从远拉到近,在四颗镜头之间切换的时候,最大的肉眼可视差异也只是分辨率带来的,毕竟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画面是数码裁切的,在同为50mp的情况那是一定会有分辨率差异的
但是,从颜色到曝光,一致性都非常的好了,而且非常之顺滑,完全没有切镜头的卡顿乱抖和飘忽
其实这种在多颗摄像头之间灵活切换的功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功能
对于用户拍照的构图来讲,不想拍到旁边的杂物拉近一下镜头是再下意识不过的事情了,但你不能我一拉近你就给我色彩和曝光乱摇摆吧?
而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其实并不是什么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目前来讲
我不负责任的纯个人主观臆断一下:“目前仅仅在多摄一致性方面来讲,手机上没有强过小米13U的,包括iPhone”。
<hr/>
人像
其实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小米6之后,小米对于人像模式的理解就是在逐年下滑中,直到小米12SU为止,加入了人像-大师镜头之后,我深感小米对于人像的理解可能陷入了误区。
在小米6那代产品时,小米的宣传标语是“拍人更美”
也是小米第一次开始重视拍摄人像,也是第一次把“拍人”当成个卖点上升到整个机型的slogan,所以小米6也可以称之为小米人像拍摄的开始。
我私以为对于人像来讲,我们首先抛弃颜色和光影这些所有照片都需要的东西,只讨论人像的话,我个人认为分以下两个要点:
1、人物五官的清晰美好、肤色的准确、衣服饰品的细节等等,或者也可以统称为人物部分;
2、后景的虚化强度要能体现出强烈的对比,也要有自然的过度,或者也可以统称为虚化部分;
个人认为,这两个要点的重要程度是相同的,而且重要程度都是非常高的,也是影响观感的重中之重。
至于抠图的准确性,重要程度比起上面两点来讲,属于“有更好,没有也凑合”的程度了。
所以说,首先建议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既要又要一定是极少部分极客用户的需求,可以延迟满足,抓住重点才能抓住绝大多数用户的核心需求。
那么下面我们来讲目前我认为小米人像模式的一些问题。
首先大师镜头包,原本包含莱卡人文、莱卡旋焦、莱卡柔焦,他们确实可以用来拍人像,但这几个镜头更是都有自己独自的特点,是几个莱卡的特色镜头,也应该是小米精心打造的几个影调镜头。
既然它们是精心打造的,就不应该被草草放置,如果小米想引导用户多去用这几个大师镜头,就应该放在一级菜单“大师镜头”下面,并且提供类似“徕卡经典、徕卡生动”那样的引导和提示,这样会给用户一种这是很高级的镜头,会有很不一样的效果。
而不应该放在“人像”。
可以拍人像,和只能拍人像,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概念。
贸然的把这四颗大师镜头放在“人像下面”,会让用户下意识的觉得这四颗镜头是人像模式的4个滤镜,其中尤其以“柔焦”的效果最为特殊和不同。
问题就是上面的这些问题,但是在13U上,人像模式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 75mm 肖像镜头
得益于这颗75mm镜头的加入,小米在人像上真是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我甚至强烈建议把“肖像”作为人像模式的默认模式。
比如下面这张,真就是随手拍的,只不过是拍摄在小米科技园,拍摄主体是小米的元老级员工——旺财,估计老小米人和老米粉都认识这只狗,这是一只跟着小米从滚石到五彩城再到小米科技园的狗,忠贞不二。
在人像的颜色、主体清晰和背景虚化方面,这颗75mm肖像可以说是相当出色
甚至你可以看到,这是一张抓拍的人像(狗像),正巧有个同学想去摸旺财,而旺财抬头去看他,刚刚巧入镜了一只手
那么至关重要的“肤色”还原,这颗“肖像”做的怎么样呢?
可以说色彩的还原也很到位
目前百张可能有一张有肤色偏红的问题,据说正在修复,不过问题不大,建议在1/200s的快门速度下连拍三张
<hr/>
街拍模式
名字没起错,尤其是搭配影像配件壳扫街非常好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腼腆的兄弟,稍微站住一下,按了快门就走。
街拍的时候,能拍到瞬间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情况当你慌慌张张打开屏幕,再对焦再拍,就拍不到你原本想拍的东西了,0.8秒就可以得到成片。虽然在拍摄效果上和构图上都肯定不如你慢慢调整好拍摄的,不过在街拍和抓拍的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抓拍淘气的孩子们
<hr/>
静物
未完待续…… 巅峰影像,安卓之光——小米13 Ultra上手评测
按照惯例先说点题外话:
上个月21日,我在深圳约了几个许久不见的朋友们一起在星巴克喝点东西叙叙旧。数码圈搞机佬嘛,刚坐下来还没点呢,大伙儿就一股脑从包里掏出了七八台手机,正好那家星巴克环境还挺好的,然后大伙儿就开始拿着这些手机互相比划比划成像效果,拍摄对象就是星巴克酒品的柜台和调酒师。
当时我的主力机为小米13 Pro,我分别用一英寸主摄和75mm长焦对着正在忙碌的星巴克店员拍了两张,在我展示出这两张照片之后,大伙儿对这两张照片的评价都非常的高,用其中一个人话来说:“一眼看过去就非常的有氛围感,真的很漂亮。”以至于之后再拿出一些其他手机的照片来对比,大伙儿基本看一眼就不想看了,没别的原因,就是“没内味儿”,用另外一个人话来说:“不用比了,一眼看过去就输了。”
很明显,如今的小米在“抓人眼球”这样一方面做已经做的非常好了,甚至连我们这帮玩机数十年的机佬们都能被折服。说真的,我也没想到一场拍照大比拼最后以这样的方式收尾,但是这也确实说明了三件事情:
1.小米在拍照上的进步,尤其是到了小米13 Pro这一代,已经是达到能快速抓住人眼球的地步了;
2.拍照这件事于消费者来说,首先要做到能不能拍好看,然后才能去谈细节。3.一张好的照片并不是暗部不涂抹、亮部不过曝,也不是用AI算出本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而是要有氛围感,因为只有氛围感才是传递思想和情绪的前提,才能让你记录下的画面变鲜活,且值得反复回味。事后我们还不禁调侃,小米13 Pro都这样了,马上的小米13 Ultra能做到什么地步真的不敢想。
早年,小米对于拍照的看法就是暴力硬件和堆算法,然后利用DXOMARK的评分机制去刷高分。但在小米11 Ultra之后,小米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即便是拥有了顶级的硬件和强大的算法,即便能保证暗部不涂抹、亮部不过曝,即便能获得DXO的第一,但最后拍下的这张照片,真的能帮助人们记录生活,甚至传递思想和情绪吗?
所谓摄影,到底是“放大再放大,然后数毛”?还是“摄影单纯就是一种记录方式”?
最后的答案我们现在也都知道了,小米选择了后者。
拍照,或者说摄影,它的核心应该是“记录”而并非“数毛”。
2022年的6月,小米和官宣了和徕卡的合作,在随后的7月,小米推出了小米影像的划时代之作——小米12s Ultra。它依旧是保持了硬件上的绝对领先,一英寸的IMX989完整地出现在了手机上,同时这款手机也搭载了与徕卡深度合作之后的“徕卡影像”。
相比于曾经拿到新机之后各种测试色彩还原、测试夜景明暗、测试边缘画质等等,小米12s Ultra是当时唯一一款能让我抛开这所有的一切,然后静静地拿着它去拍照的手机。在使用小米12s Ultra的那段时间里,每次我在看到心仪的场景之后,几乎不用刻意地去构图,就是掏出手机,对准,然后按下快门。
这台手机拍出的每一张照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且明暗对比强烈,高速快门能帮我迅速捕捉到想要的场景,最重要的时,小米与Lecia联合研发的影像为每一张照片都赋予着浓浓的叙事感,即便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回看这些照片,我也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并不是什么摄影大师,但是小米12s Ultra给了我成为摄影大师的感觉。
自那以后,各家都陆陆续续发布了自家的影像旗舰,其中有同样搭载了IMX989的vivo X90 Pro+和OPPO Find X6 Pro,也有华为P60 Art和三星S23 Ultra这样的传统老将。
但我的心中依旧还留有一份期待,期待着2023年拍照真正的王者,期待着今天的主角——小米13 Ultra。
小米13 Ultra
性能:骁龙8Gen2 台积电第4nm+LPDDR5X+UFS4.0+3250mm² 环形冷泵
屏幕:6.7英寸 2K华星光电C7 12bit OLED曲面屏、120Hz LTPO可变刷新率、DC调光+1920Hz PWM调光、全局1300nit/峰值2600nit、支持专业原色及自动色彩管理。
续航:4.48V 5000毫安时+90瓦有线充电+50瓦无线快充+10瓦反充+澎湃P2+澎湃G1
拍照:
主摄23mm 50MP 1英寸 IMX989 OIS f/1.9+f/4.0可变光圈 8P非球面镜 ALD镀膜;
超广角 12mm 50MP 1/2.51英寸 IMX858 f/1.8 7P非球面镜 ALD镀膜;
长焦 75mm 50MP 1/2.51英寸 IMX858OIS f/1.8 7P非球面镜 ALD镀膜;
潜望式长焦 120mm 50MP 1/2.51英寸 IMX858OIS f/3.0 5P非球面镜 ;
In-sensor Zoom 46mm和240mm(即2倍和240倍变焦)、第二代徕卡色彩科学、自定义摄影风格、小米影像大脑、Leica大师镜头包、Leica滤镜、街拍模式。
三围:厚9.06mm、宽74.64mm、重227g
其他:对称式立体声双扬声器、屏下指纹、X轴线性马达、IP68防水防尘、红外、NFC、支持官方拓展专业摄影套装(包含专用保护壳、蓝牙手柄、两枚67m镜头滤镜)、USB3.2。
售价:12+256 ;16+512 ;16+1TB 。
点评:小米13 Ultra在性能上采用了骁龙8Gen2旗舰三剑客,同时为了提升散热效果还用上了自研的环形冷泵;屏幕上它采用了华星光电的顶级2K屏幕,同时还为这块屏幕做了色彩管理和专业原色;影像上采用了以一英寸IMX989为首的Leica大光圈、全焦段四摄,且四摄均做了色彩和白平衡的统一,同时也在专业性和易用性上做了诸多改进,还提供了官方的配件包供消费者选购;最后在续航上也给到了4.48V 5000毫安时大电池,以及更快的90W有线快充,还有给到了澎湃P2和G1两枚自研芯片用来提升续航体验。不得不说,今年的小米13 Ultra不论是影像模组还是基础配置,都非常的强悍。
一、外观
作为小米和Leica在移动影像领域合作的第二款Ultra级影像产品,小米13 Ultra采用了和小米12s Ultra相同的纯黑色包装,正面在保留有xiaomi 13 Ultra字样的同时,还加上了“CO-ENGINEERED WITH LEICA”(与徕卡联合设计),右下方的红色Leica可乐标在黑色包装的映衬下格外的醒目。
这次的媒体礼盒中还额外附赠了一本去年小米与Leica一同合作的“中国影像词典”获奖作品的杂志,同时还有去年小米12s Ultra用户呼声极高的配件包。
初看小米13 Ultra,最显眼的就是它那硕大的镜头模组,粗略估只少占据了手机后盖40%的面积。它的四枚镜头和闪光灯沿着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手机两侧的金属中框向后盖延伸与素皮衔接,在兼顾手感的同时,还将金属的冷俊与素皮的沉稳进行了非常完美的融合。仔细看,它镜头圈的四周还镀有18K黄金,低调中还隐隐透露着一丝的奢华。
看完小米13 Ultra之后,我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商务大气。如果把logo遮住,真的很难会把它和小米联想到一起。
Leica M10-P有着一句非常出名的广告词,那就是“不见其影,不闻其声”。这款相机有着“静若无声”的快门,其目的是为了尽量不被拍摄的对象察觉,从而能让摄影师拍到最为自然、真实的画面。并且摄影师们为了进一步降低被察觉的可能性,还将Leica标志性的红色可乐标用胶带粘住,从而追求最大化的隐蔽。而Leica也响应了这些摄影师的需求,不仅把Leica M10-P的外观设计的足够小巧低调,同时也去除了标志性的红色可乐标,转而将Lecia字样雕刻在最不显眼的相机顶板。
“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也由此而来。
小巧的机身、两侧金属包边、大面积皮质纹理、安静的快门、低调的外观和logo设计,这些便是这款相机最为标志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恰恰与小米13 Ultra不谋而合,小米13 Ultra的设计灵感也正是来自于Leica M10-P相机。
小米的工程师们为了鼓励用户拿着它去拍照,还特地将小米13 Ultra镜头模组中的Leica Logo设计为竖置,以求让它在被横向握持时更加地接近Leica M10-P相机。
同样的,小米13 Ultra的设计和去年的小米12s Ultra也呈现出了高度的家族化风格,但他们也有一定的区别。第一个就是小米13 Ultra多加了一枚75mm长焦镜头,这导致了它的镜头模组更加的庞大,达到了67mm(小米12s Ultra为52mm)。第二个则是小米13 Ultra取消了上一代的金属Deco,并将其进行了简化,使得这块区域与后盖融为了一个整体,极大的提升了手机的整体性。
巨大的镜头模组和强大的堆料对小米13 Ultra的结构强度和握持手感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小米采用了两处别出心裁的设计。
第一个便是unibody金属框架,小米13 Ultra的金属中框采用了小米笔记本同款的一体化CNC精雕技术来制作,整个手机中框都是由一块铝锭切削而来,这使得它抗弯曲的程度达到了小米12s Ultra的4.4倍。同时,小米13 Ultra的边框还额外向后盖延伸了4.4mm,在致敬Leica M10-P的同时,还提升用户的握持手感。
而第二个便是将相机部分后盖隆起了一部分,然后做了一个顺坡。这样做既能有效地中和巨大镜头模组凸之后引发的视觉上的突兀感,同时也能优化竖向握持时食指的触感。
但实际上67mm的镜头模组真的太大了,即便是做了这个顺坡,食指也依旧会顶到镜头,一开始会非常的不适应,但是我用到第三天也就习惯了。
去年有人发现小米12s Ultra能装相机52mm镜头的CPL偏振镜,随后便拍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引来了无数关注。随后伴随着小米12s Ultra热销带来的需求,又带动了一帮商家为小米12s Ultra定制手机壳和外接滤镜。在小米13 Ultra上,这次小米官方亲自下场开卷,推出了一套专业摄影套装,并且会单独售卖。
这个套装中包含了一个定制的素皮材质手机壳及金属镜头盖,同时还有一个蓝牙手柄,以及两枚67mm的滤镜和转接环。
这两枚滤镜分别是“黑柔”和“CPL偏振镜”。黑柔可以抑制高光和阴影的对比度,减少焦点部位过度锐利,让画面变柔和,营造出出色的氛围感;而CPL偏振镜可以选择性地过滤掉来自某个方向的光线,可以消除水面、玻璃等非金属表面的反光。
这枚蓝牙手柄上方有一个“按压和拨动”二合一的按钮,可以进行虚按对焦、重按拍摄、波动变焦这三种操作,非常的实用。
在佩戴好手机壳,装上手柄和滤镜之后,小米13 Ultra直接摇身一变化为一台相机,不细看还真的看不出来它是一台手机。
以前我们调侃一台手机牌照好,经常说会“买相机送手机”,这次小米是真从内到外都做到了,这波创意我给满分。
二、拍照
小米13 Ultra作为小米最顶级的影像旗舰,它在镜头上的配置堪称豪华。其采用了一英寸 IMX989+1/2.51英寸 IMX858×3的四摄配置,cmos总面积的增大使得小米不得不改变了sensor的布局,使其自上而下沿八字排开。
同时,我们从顶部也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小米13 Ultra相机模组的巨大,这个恐怖的隆起程度是我玩机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
小米13 Ultra的主摄采用了f/1.9和f/4.0两档可变光圈,其原理是通过镜头上的光圈叶片实现调节,从而控制进光量。
这时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上一代小米12s Ultra还有两枚1/2英寸的IMX586,这一代怎么就缩到1/2.51英寸了?
首先是IMX586的1/2英寸是按照16mm对角线计算,而IMX858的1/2.51英寸则是按照18mm对角线计算。如果按照18mm来算,那IMX586则是为1/2.25英寸,因此换算一下IMX858比IMX586小了大概11.6%,这么看还是小了。
但是别急,小米为这三枚IMX858都配备了大光圈,其中超广角和长焦的光圈均为f/1.8,而潜望式长焦的光圈为f/3.0。抛开75mm长焦不说,毕竟小米13 Pro是JN1,小米13 Ultra在超广角上进光量的提升达到了14%,在潜望镜上进光量的提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3%,不仅能抵消掉cmos面积缩小带来的损失,还能拍的更亮更好。
去年有不少人吐槽小米12s Ultra的潜望镜在拍摄夜景时会经常切换到主摄的5倍裁切,导致画质大大下降。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潜望镜光圈为f/4.0有点太小,导致在暗光环境下进光量得不到保障,因此算法才会控制主摄进行5倍裁切。而今年小米13 Ultra的这枚IMX858潜望式长焦得益于光圈的增大,因此在暗光环境下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会再去轻易采用主摄5倍裁切了。
小米13 Ultra还重新设计了相机UI,简化顶部状态栏的同时,还将“徕卡经典”与“徕卡鲜艳”挪到了右上角,这样用户在不论是在横屏拍摄还是竖屏拍摄时都可以快速切换模式。
并且小米13 Ultra也在新增了更符合人直觉的变焦拨盘,通过拇指的拨动轮盘可以直线平滑变焦。其中涉及到了无感变焦、统一色彩和统一白平衡,因为只有把这三项做好,用户才能感受到变焦的丝滑。
小米相机的工程师这次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将四摄切换做的尽可能的平滑,整体体验还是非常可以的。
小米13 Ultra还新加入了街拍模式,用户可以在预设好23mm、35mm和46mm焦距的前提下,实现无需对焦的快速抓拍。这一项非常难把握的摄影技能,因为在焦距固定之后,需要用户自行去判断自己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一旦判断出现偏差就很容易糊掉,当年的徕卡老法师几乎人人都是人肉测距仪,普通用户想用好还是有点难度的,不过好在小米还提供了一个AF挡,虽说没了灵魂,但是起码易用了。
小米也在小米13 Ultra的专业模式中留了一道后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相机的影调、色调和质感进行自定义,从而DIY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Leica滤镜。
用小米13 Ultra的IMX989主摄依旧是23mm焦距,较广的视野范围不论是拍摄美食还是街景都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我非常喜欢这次新加的75mm长焦,3.2x的倍率拍摄非常适合拍摄中距离的场景以及近处物体的特写。
尤其是这次的人像模式,抠图非常的精准,而且背景虚化自然。(小米旺财)
在120mm 5x变焦下,不仅色彩自然,而且画面的解析力也非常的足够。
相比于曾经拿到新机之后各种折腾像素、测光暗、测夜景,小米13 Ultra是能让我忘抛开这所有的一切,然后静静地拿着它去拍照的手机。这些照片几乎没有去刻意的构图,我都是掏出手机对准,然后按下快门。这些照片色彩鲜明,明暗对比强烈,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有着浓浓的叙事感,底部的水印也是别出心裁。不论是1x、2x、3.2x还是5x,它都有着不错的画质和色彩一致性,这次小米13 Ultra在这一块真的做的非常不错。
三、屏幕
小米13 Ultra与小米12s Ultra一样采用了一块来自国产厂商华星光电最新的C7发光材质的OLED曲面屏,这是应该目前最顶级的国产屏幕了。它有不仅着1440P(2K)分辨率,同时还支持120Hz LTPO可变刷新率,小米也给它做了低亮度1920Hz PWM调光+高亮度DC调光,用以更好的保护用户的眼睛。
让我非常意外的是这块屏幕出厂就默认开启专业原色画质,我测了这么多手机,一般都是出厂默认鲜艳或者生动,第一次见有厂商默认专业原色的,可见小米对于这块屏幕的观感是非常的自信。而且这个专业原色似乎也没有一众手机在原色模式普遍存在的偏黄观感,反而就是很通透的白色,非常的神奇。
并且这也是小米第一块支持色彩管理的手机屏幕,其能根据色彩最真实的样子对图片上的颜色进行自动还原,来保证用户始终能看到正确的颜色。
用校色仪对这块屏幕进行测试,我们能看到这块屏幕的手动最大亮度为473nit,全局激发亮度达到了1225nit,同时官方宣称其局部峰值亮度能达到恐怖的2600nit。这与今年最新的三星E6的全局1200nit/局部峰值1900nit相比,是完完全全的吊打。
我把小米13 Ultra(左)和小米13 Pro(右)在同样开启原色模式,均拉到手动最高亮度之后进行可视角度对比。
我惊讶的发现小米13 Ultra的这块华星C7在更加苛刻的角度下也能呈现出不错的显示效果,并且旁边的小米13 Pro的屏幕已经开始微微发绿了,而小米13 Ultra依旧显示纯白。
在默认的专业原色模式 下,我使用校色仪对这块屏幕进行测试,我们能看到小米13 Ultra达到了官方宣称的平均ΔE仅为0.4的水平。
同时这块屏幕是基于CIE2015色彩空间进行校色,因此它能够和最新发布的小米平板6 Pro、小米大师电视86寸 ,还有苹果的Studio Display和Pro Display XDR保持高度的色彩一致性,便于创作者工作。
经过一些列的测试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小米13 Ultra的这块来自华星光电的OLED屏幕不仅有着非常不错的参数,同时也在护眼、亮度、可视范围、色准、色彩管理等等体验相关的部分都做得非常到位。但唯一的遗憾便是这块屏幕的下巴相较于小米12s Ultra和小米13 Pro来说几乎没有提升,在颜值一块和小米13甚至Redmi Note12 Turbo相比稍微一筹。
四、性能
小米13 Ultra搭载了今年最新的高通骁龙8Gen2+LPDDR5X+UFS4.0的性能组合,今年高通的骁龙8Gen2继续采用了台积电的4nm的工艺,并且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升级。
从参数上来看,骁龙8Gen2依旧是使用了和骁龙8+Gen1相同的台积电4nm工艺。它最大的也最与众不同的特点,便是将CPU从传统的1+3+4改为了1+(2+2)+3的设计,即减少一个小核,然后增加一个大核,并且4个大核也是采用了2个A715和2个A710混合使用。
其实我倒是觉得高通算是看明白了一点,那就是骁龙的旗舰Soc基本都是高端旗舰手机使用,其相配套的软件和动画对于Soc性能要求都很高。因此小核于高端旗舰手机来说不仅性能释放低,对于体验上的加持也不是很高。与其想着怎么取优化大小核的合理调度,不如减少小核,增加大核,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大核多了,那功耗必然会上升,因此高通将A715和A710新旧大核的混合使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维持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压低功耗的一种方式,我愿称之为动态平衡,个人觉得今年高通的思路就还是非常灵活的。
因此骁龙8Gen2相较于竞争对手天玑9200来说,前者更加适合打游戏这样的高负载环境,而后者更加适合日常使用。
当然分析归分析,我们还是要看实际表现的。
在安兔兔V9.6.0版本的跑分测试中,小米13 Ultra轻松跑到130.25万分,这是目前安卓生态中能跑出的最高分。并且小米13 Ultra采用了UFS4.0闪存技术,其顺序读写达到了3497.7MB/s和2728.8MB/s,相较于UFS3.1可谓是提升了一大截儿。
说真的,UFS3.1在安装大程序时的速度已经很快了,现在UFS4.0又把这个速度拔高了一大截儿,大家以后在“怒删游戏”后再也不用担心重装时间过长了。
在GeekBench 6跑分中,它的单核跑分和多核跑分别为2006和5424,在3DMark的Wild Life Extreme跑分中,它也能跑出了3697的高分。
接下来就是实际测试环节了,首先就是喜闻乐见的“原神 Mark”了。测试条件依旧是性能模式+特效全开+60帧,测试环境是最近3.6版本新开的“苍漠囿土”地区,测试环节就是除了“每日任务+清空160体力(秘境)+活动任务+深渊螺旋12层”,还加了一段的主线剧情推进,从而凑满了1小时的测试时长。
众所周知,原神会在切换场景时黑屏,此时的帧率也会骤降到0帧。但是除了骤降的部分之外,我们能看到大面积稳定在60帧的直线。并且随着游戏时间的增长,18分钟时环形冷泵开始发挥作用,它的核心温度也开始围绕着45℃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现象。
在1小时的原神实况测试中,它消耗了30%的电量,平均帧率为57.5帧,它CPU的功耗为5.76瓦(单电芯),电池和CPU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1.23℃和42.35℃,其流畅度达到了93.06%,抖动率仅有1.61。因为原神在切换场景时会有强制黑屏掉到0帧的机制,因此我剔除了20帧以下以及70帧以上的异常帧率之后,得到了59.3帧近乎满帧的平均帧率。
在原神游戏过程中,我用工业级测温枪围绕打游戏时手握持的区域进行测温。
在正面,其顶部最高温度为41.9℃~42.6℃,底部温度为37.0℃~37.9℃左右,中心温度为40.4℃。
在背面,其顶部温度最高为39.4℃~42.1℃,底部温度为35.5℃~36.0℃左右,中心温度为39.4℃;
小米13 Ultra的调度非常的激进,这不仅使它在游戏中Soc功耗达到了5.76瓦,即便是加入了环形冷泵,但它的内部以及外围温度都要比同期小米13和Redmi K60 Pro这样的机型要高处2-3℃左右,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素皮材质本身散热能力一般的事实。
经过我和相机工程师的交流后,它给我的回复就是小米13 Ultra的相机模组需要非常多的功耗和算力支持,因此需要非常频繁地去调用Soc,这就导致它Soc在功耗这块的起点很高,因此游戏也就跟着喝了口汤。
五、续航
小米13 Ultra在续航方面升级为了4.48V 5000毫安时大电池+90瓦有线充电+50瓦无线充电+10瓦反充,同时为了提升续航以及充电体验,还额外配备了澎湃P2充电芯片+澎湃G1电源管理芯片。
5000毫安时的大电池赋予了这款手机非常安全的续航保障,并且小米也终于换掉了祖传的67瓦快充(泪目啊),同时它的USB Type-C接口也终于支持了USB 3.2协议,万年“67W+USB 2.0”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经过对比,这枚90W GaN充电器的体积与之前的67W相似,但是明显比120W小一些。
我是一直将小米13 Ultra当成主力机使用的,经过两天的测试,它的待机时间基本基本均在12小时以上,从早上上班用到晚上回家睡觉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在不玩游戏(原神)的情况下,其亮屏时间能稳定在6小时以上,属于马马虎虎的水平。
而在充电测试中,实测小米13 Ultra能在3.5分钟充至20%,12分钟充至50%,39.5分钟充至100%,相较于同样拥有5000毫安时大电池的Redmi Note 12 Turbo的 47分钟充值100%,快了7.5分钟左右。
目前实测下来小米13 Ultra的90瓦快充相较于曾经的67瓦,尽管瓦数上提升了34%,但实际时间的提升为16%,这个提升幅度不算大,至少没有120瓦20分钟充满提升那么明显,但也足够用了。
六、总结
小米13 Ultra这款手机不仅在影像硬件上独树一帜,它联合Leica联调的影调和风格化摄影,以及小米为它定制的诸如“无感变焦、色彩一致性、街拍模式、专业影像外设”等等影像相关的拓展,都证明了小米要做一台影像旗舰的决心。
小米从小米10系列开始着手超大杯 Ultra系列,在经历了10U、11U、12sU这三代之后,除了小米11 Ultra因为骁龙888的翻车,小米在影像上的口碑以及进步都是广受消费者认可的。尤其是小米12s Ultra和Leica合作之后带来的影调和色彩上的进步,更是将小米影像的口碑推到了又一个高度,以至于现在很多消费者面即便是有很多的高端旗舰去选择,也是强忍着消费冲动去等小米,这个现象让我非常的意外,但这确实大家对小米的认可。
小米在小米13 Ultra之上终于定下了自己高端系列的方向,那就是要去做一款能够提供“专业摄影”能力的手机。我大约在一周前收到了这款手机,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媒体和大V,我和他们在一周的拍摄体验中都对这款手机赞不绝口,并且小米还主动拉了一次影像交流会,请来了不少的小米相机领域的专家来对我们的疑惑进行答疑,也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并且迅速安排工程师同步优化。就冲这个态度,小米13 Ultra真的很难做不好。
于小米12s Ultra来说,这次的小米13 Ultra在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大,如果你是一名影像爱好者,那小米13 Ultra你绝对不能错过。 手机之身,相机之魂——小米 13 Ultra 体验
一句话,非常爽。
光学摄影带来的突破是肉眼可见的大,但还会更大。
以下所有图片均拍摄于 MIUI 14.0.4.1 版本,发售时大家应该会拿到的版本是 MIUI 14.0.7 或更新,相机部分又获得了一个比较大的升级,所以目前放出的小米 13 Ultra 照片还不是完全体。
它每一个版本都在变得肉眼可见的更强……当然我的头也在变得肉眼可见的更秃……
This is a camera phone, not a phone with a camera.这是昨天发布会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而“手机之身,相机之魂”,是我对他的注解。
这个翻译多少是带了一些个人的情绪与情怀在里面,有幸提前拿到了小米 13 Ultra 这台机器,也有幸用这台机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捕获一些瞬间。
它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自由”,这份自由,是画质的自由,选择的自由,以及可能是最重要的,创作的自由。
相机的魂是什么,手机于相机摄影最大的边界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是光学质量、影调倾向、操作能力、以及自由度。
小米 13 Ultra 在以上这几个领域均做出了突破,无愧影像旗舰之名。
手机影像,总是充满了限制,在有限体积内光学素质与光学性能不可兼得的素质,模组体积与规格不可兼得的限制,定焦镜头数量与多焦段过渡体验不可兼得的限制,有太多太多的限制,让我每每拿起手机创作的时候,都能意识到——这是一台手机,它有 ABCDE 不能做。
小米 13 Ultra,是小米和徕卡携手的第二章,如果说小米 12S Ultra 打破的是“1 英寸”落地主流手机的限制,那小米 13 Ultra,则是向“体验”的限制发起了冲击。你把小米 13 ULtra 和徕卡的经典机型 M10 放在一起,不难发现这俩带有着太多相似之处。这次的金属边框包素皮,让它的平面构成,显得无比接近徕卡相机。
金色的 deco 圈,则和上一代的 12S Ultra,做到了一个设计的传承。圆形 deco 的面积变大了,来到了 67mm,四枚镜头有序的排列在四角,从 12 点钟方向起,顺时针分别是F/1.8 的大光圈,12mm eqv 超广角,F/3.0 120mm eqv 潜望镜长焦,F/1.8 75mm eqv 直立式长焦,带可变光圈的 F/1.9 F/4.0 双挡 Summicron 1 英寸主摄。
这次,所有的非球面镜片都采用了超高阶偶次项的设计——你姑且可以理解为,用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式去描述一个形状非常复杂,精密程度很高的镜片。只有这样的光学设计,才能够跳脱以往对中心锐度的追求,开始进行更为精细的像差、场曲和畸变控制。
它的加工难度是巨大的,精度来到了 20nm 级,目前相机领域非球面镜片的佼佼者,XA 非球面镜片,加工精度是 10nm。这次,在光学上,是下了血本。
它的装配和固定也收到了极大的挑战,由于摄像头破天荒的来到了 4 个,外加支持 In-Sensor Zoom,实际上覆盖了从 12-240mm 的超长焦段过渡,0.5,1,2,3.5(2.7),5,10 变焦倍率,一共六个模式,如果摄像头的装配歪了一点,那麻烦就大了,光轴的指向会影响很多东西,而随着用户长期使用,磕磕碰碰,这一不稳定性和性能的衰退,还会被继续放大。
小米这次用了一个很相机的解决方式——一体式金属中框,加上一个专门为摄像头模组打造的“防滚架”,将四枚摄像头牢牢地固定在它们应该在的地方。整个机身成为了一个抗扭转能力极强的整体。
屏幕则是和华星光电 CSOT 联合打造的一块首发 C7 发光材料的屏幕。
WQHD+(俗称 2K)分辨率,120Hz LTPO,亮度全局最高能够 1300nits,室外拍摄时,即使面对强烈的阳光,这块屏幕也仍然能让你看清你在拍什么。
色彩覆盖也不是问题,P3 传统艺能,但在校准时采用了最新的 CIE2015 标准进行校准,以弥补同色异谱的问题。
这块屏幕,无疑是国产屏幕里,目前综合素质最高的一片,没有之一。
骁龙 8Gen2,拉满的 16GB + 1TB 内存和存储方案,5000mAh 单电芯 90W 澎湃快充和电池管理,连 USB 速度也从万年不变的 USB 2.0 升级到了满速 USB 3.2,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为拍摄体验保驾护航。
那用这台机器拍照,是什么体验呢?就一个字,爽。
先用一张图,来解释什么是光学味。
光学味其实是个新词,以前不存在的,为什么呢?
相机时代,尤其是胶片时代的成像风格,除了色彩是由胶片和镜头共同决定,成像那个“像”的风格,比如慧差、场曲、色散、像散,这些东西都是由光学设计带来的。
而进入数码时代后,尤其是进入带有数码矫正的时代后,镜头设计可以“偷懒”了,比如色散补偿可以让内置矫正文件做,比如很多像差不管不顾,只注重中心锐度,透过率放飞自我,靠 CMOS 高感硬吃。
在手机摄影里,这个现象则更为严重,很多镜组的 MTF 曲线(姑且理解为锐度曲线)那真的是牛鬼蛇神一起上,左右横跳上下抽风,除了镜头中间是清楚的,镜头四周成像圈那就只是能亮的水平,那这看起来一坨大便的成像,要怎么救呢?
就是靠后期疯狂锐化,锐化并不能增加画面细节——它本质是把低频和中频信息给你强行拉到高频,将边缘对比度拉高,给你造成一种清晰的”感觉“。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过度锐化的图片,就非常廉价。尤其是手机摄影的计算逻辑倾向于全局致死量不要钱锐化,会让本该柔美过渡的背景,硬得像十年没洗的臭袜子。
所以,小米 13 Ultra 这次做的,其实就是提高镜组素质,降低对锐化的需求,让画面里有更多柔和且清晰的细节,再辅以恰当的锐化,来形成更为贴近相机时代的观感。
上图这些随风飘扬的草,可以看到它前后景的过渡是较为自然的,枝干清晰,但随风飘扬的叶子周围并不会有强硬的区分,而是保留了动态模糊和一些透射的感觉。
合理的高低频处理,就是我们所谓的:质感。
在这张笼中大公鸡图上,供给羽毛的质感,眼球里的高亮,和鸡冠的颗粒和褶皱,都是不一样的,羽毛顺滑、鸡冠清晰,眼睛光滑明亮,笼子的前景和另一只鸡的背景呈现出了自然虚化。
如果全局拉锐化,那你就会觉得这鸡仿佛是塑料的尖叫鸡一样。
堪称地狱级别的色彩挑战,高饱和度的红色,接近最近对焦距离的工况,红色的渲染仍然是鲜艳欲滴。小米 13 系列的徕卡生动和徕卡经典模式均支持 P3 色彩空间,在兼容的设备上,能够显示出额外饱和的色彩。
全场景、全焦段抓拍,让我得以在各种极具挑战性的时刻,捕获我需要的瞬间。
骑着小电驴路过工地的情侣,对着我的镜头比了个剪刀手。
正在沙滩上玩耍的孩童和母亲,以及从铲斗里流出的沙粒。
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刚刚放学,在人行道上投掷出了他最心爱的飞机。
守护着自己主人的旺柴。
油滴落下,腾空而起的火焰。
在接口卖水果的摊贩。
疾驰而过的火车,被我用徕卡 HC 黑白模式,将世界的光影,二维化在纯粹的明暗过渡中。
深邃的天空和浓郁的塔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桥墩坚实的感觉与洒下阳光的明暗冲突。
以一张我最喜欢的德味图片做结尾吧。
这是一台前所未见的手机,它的风格化让我重新找到了手机摄影的乐趣,它丰富的焦段过渡,极佳的多摄调度,完成度极高的专业和自动模式,让一切的所需尽在指尖。
专业的摄影配件和外置滤镜的可能性,让我整活也整得很开心。
Coming soon,荔枝影像实验室 x 小米 13 Ultra。
95mm 滤镜,更多配件,真正融入影视制作流程的究极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