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使用锥透镜对生成贝塞尔光束以优化焦斑大小和焦深(中)

[复制链接]
cherryjhy 发表于 2023-3-30 0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详述案例

系统参数

案例内容

这个应用案例演示了通过锥透镜对生成“非衍射”(“non-diffractive”)贝塞尔光束以减小焦斑尺寸并增加焦深。


模拟任务





规格:非准直输入激光光束


与BDS.0001类似


单模红外二极管激光器光源




规格:准直透镜和之后的光



BDS.0001中的透镜


其后的光束参数



规格:锥透镜对

锥透镜对由两个相同的锥透镜组成。
张角通常是定义为逆时针。


第二个锥透镜沿光轴放置,并平行于第一个锥透镜,两者的相对距离为20.3672mm。张角为+20°。因此锥透镜对起到类似一个1.0扩束起的作用。



规格:非球面聚焦透镜
从目录的非球面标签下选择一个平凸非球面透镜。
模型:ALL12-25-S-U(A12-25LPX)


在BDS.0002中,当波长为1064nm的时候,其后焦距为22.576mm



详述案例

模拟&结果

光线追迹:分析光束焦点



file used: BDS.0004_OptimizeFocalBeamSize_01_RayTracing.lpd

场追迹:计算衍射区中的场



几何场追迹+(GFT+)引擎在焦区域以为计算光的传输是准确的。
实际上,由于几何方法在衍射区域是无效的,则当光束传输受衍射效应影响的时候,必须停止使用GEF+。而在受衍射影响的位置(场重构处)需要使用一种更合适的传输技术。
使用经典场追迹技术可以将此处的重建光场传播到焦区域(=衍射区)。
file used: BDS.0004_OptimizeFocalBeamSize_02_GFT+.lpd

场追迹:计算重建平面上的场



为了计算衍射区内的场,在离非球面18.5mm处,即几何区域的终结处,使用了几何场追迹虚拟屏探测器。
光作用于锥透镜的非连续性顶点会干扰了场数值的重构,因此必须使用一个光阑阻止此效应。
file: BDS.0004_OptimizeFocalBeamSize_02_GFT+.lpd

使用场追迹计算衍射区域的光传输

 通过经典场追迹,运用获得的重构场以计算衍射区域的光场分布。
 为了实现此目的,生成一个新的LPD,以将重构场放置在存储场元件(Stored Field Component)中。
 然后可以添加各种元件,如光学组件或探测器,经典场追迹为场提供了更准确的评价。
 此LPD可以用于优化和使用自动化工具,例如参数运行(Parameter Run),通过改变到探测器距离来研究光束焦区域。



file: BDS.0004_OptimizeFocalBeamSize_03_FieldInFocalRegionCFT.lp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楼主

高级会员
  • 主题

    820
  • 回答

    812
  • 积分

    821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