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

[复制链接]
白云追月素 发表于 2023-3-18 07: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
12.1 引言
第5章中介绍了光阑的概念,第6章中介绍了光阑位置对前、后风景物镜设计的重要影响(如图12.1所示),第9章中介绍了用于降低球面像差分裂透镜分裂方法。 本章中综合以上设计方法,在保持系统光焦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单透镜分裂成两个透镜并组成一个对称系统,它的优化将引出历史上重要的周视镜头(periscopic lens),如图12.2所示。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jpg

图12.1 前后风景物镜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jpg

图12.2 周视镜头

12.2 镜头初始半径的确定
图12.3a给出近轴透镜的参数,设计之前首先根据4.6.2推导出的双透镜光焦度公式,将单透镜分裂为两个近轴透镜。
具体过程如下: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3.jpg
计算中假设分裂后前后两个透镜的光焦度相同,则上式可以化简为: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4.jpg
根据二项式定理,求解方程,得到: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5.jpg
进一步假设分裂后的两个透镜是相同的等凸透镜,则可以根据透镜表面半径和光焦度的关系,计算得到透镜表面半径为: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6.jpg
计算求解,得到如图12.3b)的双透镜结构,采用的是对称结构,光阑在两个透镜的中间。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7.jpg

图12.3 a)近轴单透镜;b)等光焦度透镜分裂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8.jpg

图12.4 周视镜头的初始结构和评价函数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9.jpg

图12.5 周视镜头的光路示意图

12.3 在ZEMAX中进行初始化设置
设周视镜头的焦距为200mm,透镜初始间隔为180mm,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得到单片透镜的光焦度为0.0073或0.0038,本章选择后面的光焦度0.0038。使用肖特的SF2玻璃,其在波长0.55μm条件下的折射率为1.65174,所以计算得到透镜的表面半径为343.02mm,透镜厚度设为15mm,视场三个采样,分别为0°、10.5°、15°。在ZEMAX软件的Gen栏,选择近轴工作F数(paraxial working f-number),并设值为10。
设计过程中,最开始光学系统的物距不在无限远,因为对称系统的某些特征需要在单位放大率下体现,具体做法是在MFE中使用PMAG操作数。周视镜头的初始结构(PERClolb)和评价函数如图12.4所示,系统光路示意图如12.5所示。在系统的后透镜上使用‘pick up’解使其约束于前透镜对应参数,从而优化中不用考虑前透镜曲率和厚度的变化,而将使后透镜的参数和前透镜的参数保持一致,并进而保持对称性。
P-solve的设置
通过双击感兴趣参数右侧的求解列来设置P-solve,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拾取(pickup)”,另一个菜单出现在两个需要输入数字的地方:第一个数字表示请求从哪个表面选择相应的参数值;第二个数字表示和选择表面参数值的符号差异。本设计优化中,半径符号相反,厚度恢复好相同。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0.jpg

图12.6 单位放大率条件下的光路视图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1.jpg

图12.7 评价函数中显示对称系统慧差为零

从MFE中可以看到,相比之前使用了更多的操作数。 权重为零的操作数是用来查看对应参数的实际情况,此设置对于查看各种优化前后Seidel像差值的变化非常有用(无需再使用“分析”查看)。作为对称系统,这里特别关注慧差COMA(即W131)。
优化中第一步是将空气间隔设为变量来将系统优化到200毫米的EFL: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2.jpg
下一步,将空气间隔设为不可变,并将物距设为变量,同时在MFE中设置PMAG的目标值为-1,权重为1,进行优化: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3.jpg
优化后的光路图如图12.6所示,此时系统的放大率为1,即单位放大率。 可以看到,系统中物距和系统后像距相等back image distance (BID)。 在看图12.7MFE中所示的慧差,其几乎为零,这是对称光学系统在单位放大率下的理论结果。 前透镜中引入的慧差被后透镜中的消除,同理,畸变和横向色差(虽然还没有讨论它们)也几乎为零。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4.jpg

图12.8优化前的rayfan图和场曲图

12.4 物在无穷远
对称性在单位放大率下最有效,但是即使物体移动到无穷大,其仍然能保留一些好处。 将前透镜和光阑对应的空气间隔设为变量,并插入TRAC操作数。 关闭PMAG(删除或将权重设为零)。 优化之前,整个视场的RMS光斑尺寸(以微米为单位)为8、629、1400。主要问题是像散,约有56波长。 如图12.8a所示,从全场的子午和弧矢光线扇形图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Rayfan中通过曲线通过原点的斜率不同,在弧矢图中看到的轻微弯曲是由于慧差产生(-9h)。 图12.8b给出了场曲图(坐标刻度为+ 100mm)。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5.jpg
优化后的斑点大小为48、76、111,有较大提升。 像散仍然是主要的像差,但现在已降至-8λ。 慧差是3.6λ。 图12.9所示的光路布局就是经典的周视镜头。 光线扇图如图12.10a所示,可以查看视场边缘的情况,场曲如图12.10b所示。 注意图中坐标的比例有变化。
使用虚拟表面作为可变的最后表面,并且将透镜厚度从15mm减小到5mm,确实增加了一些改进,点列图半径变为44、33、68。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6.jpg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7.jpg

图12.9 使用TRAC优化后的系统光路图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8.jpg

图12.10 优化后的Rayfan图和场曲图

12.5 平场曲
之前,设计师需要进行子午面内的平场曲设计,以便可以得更好的像质。ZEMAX中使用操作数FCGT来进行平场曲优化,如图12.11所示。注意FCGT使用了三次,每个视场使用了一次。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19.jpg
图12.12a)中给出的场曲图验证了优化后子午场曲的变化,不过点列图比之前系统PERC1o3a的大,为72、103、141。同样可以使用FCGS优化弧矢面内的场曲,在PERC1o5b中就将FCGT替换为FCGS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场曲如图12.12b)所示,点列图半径为374、333、300,比优化子午面内场曲的点列图更差。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0.jpg

图12.11 使用FCGT进行平场曲优化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1.jpg

图12.12 场曲图 a)子午面内平场曲;b)弧矢面内平场曲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2.jpg
12.6 与后风景物镜的比较
通过对比后风景物镜和周视物镜,可以得到什么?后风景物镜有3个变量:2个曲率和1个空气间隔。周视镜头,前半组透镜使用和风景物镜相同的变量数。为了进行适当的比较,修改WOLRlo4a(第6.4节)(SF2,λ = 0.55,D = 15')并重新优化,使其具有与周视镜头相同的一阶属性。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3.jpg
优化后的光路布局如图12.13所示。点列图半径为52、28、 59。于此相比,PERClo4a的点列图为44、33、68,如图12.14a和b所示。最大视场的Rayfan图如图12.15 a和b所示。,其中风景镜头是两者中的左手图。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4.jpg

图12.13 修改后风景物镜的光路图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5.jpg

图12.14 场曲图 a)后风景物镜的场曲图;b)周视镜头的场曲图

两个系统的赛德尔像差如下表所示: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6.jpg
对于周视镜头,RMS点在轴上稍好一些,但是后风景物镜在离轴上好一些。后风景物镜的场曲图在边缘处也稍优。除周视镜头上有较大的慧差外, 光线扇形图中两者值量级基本相等。 另一方面,除了球面像差和畸变之外,后风景物镜在表12.1的每个类别中都显示出更好的值。 总而言之,周视镜头与后风景物镜相比,像质并没有显着改善, 但是当去除周视镜头的对称约束时,像质会有巨大变化。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7.jpg

图12.15 光线扇形图 a) 后风景物镜的Rayfan图;b) 周视镜头的Rayfan图

12.7 打破对称
如上所示,这里打破对称,看看像质如何变化。将周视镜头的后镜头参数与前镜头参数约束关系放开,优化后看系统像质改进情况。 由于物和像不再对称,因此镜头中的某些不对称可能对系统像质有所帮助。 从具有所有曲率变量的PERC104a开始,保留虚拟表面,并使用TRAC(无FCGT操作数)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8.jpg
点列图半径为40、27、59,相比于PERClo4a略有改进。从PERClo4a重新开始设计,并保留斑点尺寸为40.27; 59。这比PERClo4a略有改进。 从PERClo4a重做优化,并放开光阑面的空气间隔, 现在所有的曲率和空域都是可变的。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29.jpg
按照上述优化后,系统光路图如图12.16所示,点列图如图12.17所示,现在点列图半径是7、7、 9,同时可以在图中看到艾利斑。 由于优化自由度由3个增加到6个,系统性能有显著的改进。 全视场的光线扇形图如图12.18a所示,场曲图如图12.18b所示。
注意事项:上面例子中,通过使用系统所有曲率和空间变化来获得良好的结果,但是这种操作方法有时候不起作用。 在获得良好结果之前,可能需要在几个单独的优化阶段分步执行相关操作,换句话说,优化算法在寻找到全局最优解之前往往会被局部最优解束缚,为尽量快的跳出局部最优解进而寻找到全局最优解,适当的阶段优化非常有帮助。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30.jpg

图12.16 非对称优化的周视镜头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31.jpg

图12.17 非对称周视镜头的点列图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32.jpg

图12.18 非对称镜头的Rayfan图和场曲图

12.8 历史小课堂:Carl Steinheil
Carl A. Steinheil(图12.19)于1801年出生于阿尔萨斯(Alsace),他曾跟随高斯(Gauss)和贝塞尔(Bessel)等人学习,其中贝塞尔还是他的博士导师。 Steinheil于1825年在Konigsberg获得博士学位,1832年之前,他是慕尼黑的物理和数学教授。 从1849年到1852年,他帮助建立了一个巴伐利亚州和瑞士远程图形系统。 1854年,他在儿子阿道夫(Adolph)的帮助下(在慕尼黑)建立了Steinheil光学研究所,并在1856年与福柯合作,研究了望远镜主镜和副镜的银沉积过程。 1865年,卡尔申请了一个f /15的镜头专利,他称之为Periskop(图12.2)。 Carl A. Steinheil于1870年去世。

第十二章 对称性和周视镜头(译)-33.jpg

图12.19 Carl A. Steinheil 像

12.9 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周视镜头,要求如下:
a.物距:                        无穷远;
b.EFL:                         400mm;
c.F/#:                            f/15;
d.视场角:                    25°;
e.玻璃材料:                 BK7;
f.厚度:                        12mm;
g.波长:                        0.587;
h.文件夹名字:              Periscopic;
i.镜头文件名字:            PERClolb等;
j.初始空气间隔:           100mm;
k.优化设置:                 RMS spot size,选择square, centroid,Aiiy设置。
1.使用P-solve将后透镜参数约束于前透镜,使用TRAC优化透镜,得到或接近如下光斑尺寸:
视场          RMS
0°            138μm
17.5°       92μm
25°          215μm
2.使用虚拟像面,像质是否有提升?
3.使用FCGT操作室平场曲优化,像质是否有提升?
4.放开后透镜的变量约束,重新优化,达到或超过如下要求:
视场          RMS
0°           7 μm
17.5°      17μm
25°         21μm


翻译:王庆丰
光学设计导论-知乎专栏
仅做学习交流使用,谢绝商业转载。
保留翻译后文章的所有权利。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冀苍鸾 发表于 2023-3-18 07: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想麻烦问下您:按照流程进行设计,但是将物距设置为变量进行优化时结果出现错误,想问下您这里存在错误吗?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wuw13 发表于 2023-3-18 0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错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雅法海 发表于 2023-3-18 07: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人用bk7能达到这个要求吗 我用bk7达不到 sf2可以[飙泪笑][飙泪笑] 不知道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楼主

新手上路
  • 主题

    4
  • 回答

    1
  • 积分

    2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