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堂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宽谱段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ZEMAX版)

2021-12-15 09:45| 发布者:Davis| 查看:872| 评论:0|原作者: 静水流深光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ZEMAX软件进行宽谱段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的过程,该系统采用非制冷探测器实现100%冷光阑效应,利用钛合金机械结构消除热差。文章详细描述了初始结构、优化设计和热分析等步骤,并附上了相关参数与优化结果。

宽谱段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





静水流深光学这边多次邀请我这边给他们公众号写篇帖子,做学生的时候在这里学习了不少,工作后也帮助了不少,所以不好推辞。另,毕业后从事的设计不方便写帖子,只好在网路上找了一篇论文,搞了搞ZEMAX复现,没有了解透彻论文精华之一二。当然论文作者对于该帖不满,可以直接联系静水流深光学他们进行删除。纯粹学术交流,光学设计能力有限,文中误点,还请多多交流,谢谢。

复现的论文是长春理工大学的付跃刚,黄蕴涵,刘智颖在中文核心期刊应用光学上的一篇论文《宽谱段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帖子复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论文中的精髓也没有去研究透彻,毕竟这些长春理工大学和这些老师也都是我们光学的大牛。另,大家有想法研究的,也可以去下载论文,或者联系我微信Latitude,或者直接找静水流深光学,我也给他们发一份论文和我设计文件。


1、光学系统参数





      论文的几个创新点基本上就是题目中说的,谱段宽,由4.4um到8.8um中长波红外都有涉及,也是由于谱段宽,在传统三片式上加入一片,采用了四片透镜来设计,避免了采用非球面透镜,易于加工。另外就是本身光学系统和钛合金机械结构组合进行了消热差,光学镜头不需要进行制冷控温,探测器采用非制冷探测器,实现了100%冷光阑效应,当然也是因为这,其F数偏大,像差校正也并不是很难。通过论文对该系统参数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如下表所示:

     文中采用的是探测器是法国Sofradir的面阵探测器,今年上半年法国Sofradir公司与Ulis公司合并成了Lynred,大家查询的时候注意这点就可以,我这上面探测器参数有的是论文中的,有的是反推的。至于被动消热差原理,冷光阑效应这些,属于基本知识,这里就不详述了,可以对应查看论文,这里只是讲解下这个论文的光学设计。


2、初始结构




 
对于工程设计中,初始结构的选择争议很大,有的是必须通过计算得到,有的是光焦度分配,有的还要PW法计算,当然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适应环境,对于红外而言,现在软件自动设计是完全能解决的,对于我这样的光学小白,没什么问题。按照论文中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各片镜子的光焦度,我们这里给出初始结构:

  


如果大家在按照我这个初始结构进行设计,可能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与可见光设计的区别,这里给大家说明下:
第一,冷光阑效应。制冷探测器中有冷阑,这个是一个实光阑,我们在设计中通常是将STOP与其重合,以实现100%冷光阑,抑制杂光。可以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出。另外,系统的F数要与非制冷探测器冷阑匹配,这点需要注意。

第二,设计的STOP要与冷阑重合,要求光阑像差较小或者说为0,这时候在ZEMAX中设计需要打开光线瞄准,自动实现该目的。

第三,软件设计控制上,选择光瞳类型为入瞳直径,然后根据上面的F数与焦距进行直接计算,183/2.68=68.28358mm,然后利用操作数控制STOP的口径与冷阑大小一致即可。其余视场与波段设置没有什么特殊而言。


3、初步优化设计





    

接下来就是优化了,这个就没啥可说的,基本上就是看看光扇图,赛德尔像差分布图,红外的设计还是相对简单,主要控制了几点,焦距EFFL,冷阑尺寸REAY,系统筒长TOTR,OPLT,另外控制透镜厚度MNCG,MXCG,MNEG,还有空气间隔MNCA,MXCA,MNEA,需要注意的是:(1)不要直接采用default中的空气间隔控制,分别对不同区域的间隔进行控制;(2)探测器中的一些参数厚度与间隔不能作为变量优化。


这里采用的是高版本中对比度优化,直接设置在20lp/mm处的MTF评价,此时没有必要把像质优化最佳,毕竟后面还需要消热差。优化结果如下所示:


4、消热差





接下来则是采用ZEMAX软件多重结构中的热分析功能,进行镜头-40℃到60℃的消热差分析。具体步骤设置应该比较简单,这里就不过多进行讲解的,需要注意的是三点:(1)需要考虑镜片隔圈的热膨胀系数,这里采用的钛合金作为隔圈,这里用8.6,对应的就是ZEMAX中的TEC值;(2)在系统环境设置中,勾选折射率数据与环境匹配,不同温度下,折射率会跟着相应变化。(3)不同温度下,需要把口径的操作数移除,因为有可能会有切光,高版本对应的机械口径也要移除。另外有个小技巧,在设置热分析多重结构的时候,不要按照表面排序,不然比较麻烦。

在进行了这些步骤之后,可以直接优化就可以了。由于在常温常压已经将初始结构优化的差不多了,所以在进行消热差优化时,基本上很好优化的。在优化过程中,传递函数分散也可以采用MTFA,MTFT,MTFS进行传递函数相应的调整,这些操作数可以将采样率调低些,不用太精准,这样会提高优化速率。论文中,可能是对于不同波段,采用了不同探测器,或者针对不同波段进行分析,具体原因不详,分析了不同波段下的传递函数分布。因为截止频率与波段也有一定关系,波长短,截止频率高,所以论文中有的传函高,有的低。这里我就没有去细分了,直接将所有波段一起优化,所有视场传递函数均在0.5@20lp/mm。论文中还分析了畸变,也截图了一个结构的畸变,也没去管,后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优化优化。



时间实在是比较紧张,粗略的写了这样一个稿子,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加我微信,或者直接与静水流深光学联系,他们肯定比我了解的多,毕竟我只是一个软件操作者。光学与像差知识虽然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我这样菜鸟把软件学明白了,解决目前工作中的问题也是比较顺手的,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

  三千人的光电行业的定向广告位




无论您多忙,请您花一秒钟把它放到朋友圈,

可能您朋友就需要,

以后您想再翻阅也能在在自己的朋友圈找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做公众号不易,烦请转发!

.

.

.

.

.

.

.

.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