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发 发表于 2023-3-24 15:45:01

光学设计工程师工作有哪些「新手常见错误」?

光学设计工程师工作有哪些「新手常见错误」?

山东大鲤鱼 发表于 2023-3-24 15:45:16

突然看到话题,想了就简单答一下。有些细节东西也会由于“经验公式的因素”翻车。这个新手大概率会想不到,有一定设计经验的人会考虑一下然后自动略过。
      一般我们设计的光学系统(这里特指成像系统),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会选择成都光明的玻璃(研究院所高校可能会选择肖特或者豪雅)。
      然后你们看一下成都光明最近2020年的更新记录。


其中第二条修改了色散公式,我们可以调出2019版CDGM的zemax的玻璃库文件进行查看区别。(我偷懒就不贴了) 比如H-ZPK5这个材料,它原来采用的是schott公式,在2020版本后就采用了sellmeier1公式,二个公式的区别玻璃手册上有具体区别和计算方法,我就不多叨叨了。代入到具体的成像系统中,问题就来了。
如果是一个可见光系统,那么色散公式的改变对于成像效果的影响很小很小;如果是一个近红外系统或者是一个宽光谱系统(尤其是短波红外这种波段),那么二者的结果差异就很大。说白了就是色散公式的差异导致了在某些波长(300mm-400nm,800-1500nm)下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会有细微的差别,进一步的影响了模拟分析的成像结构。
考虑到成都光明在2022年又进一步的明确了sellmeier1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采用sellmeier1色散公式的玻璃在近红外与紫外波段下的特性是更精准的。


那么我们采用2019版甚至是2021版的成都光明玻璃去设计的紫外或者近红外成像系统,大概率是个假设计。
我在2020年就成功中招了,从来没有想过玻璃厂家自己那里会出现问题。好在我的设计是近红外与可见光是分开使用的,可以通过离焦补偿成像,最终也没有影响实际的使用。(如果是宽光谱共焦,那肯定是会栽跟头的)
通过与成都光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也得知不止我一个人反馈过这个问题。玻璃厂家在随后这几年也在进行不断的优化更新。我们可以相信,未来总是更好的,设计也会更进一步。
谨以此提醒广大同行们记得实时更新玻璃库。

新北狂纱 发表于 2023-3-24 15:46:12

我从实际情况出发来随便说一说吧,我是新手小白,只能说一些新手都看得出来的「新手常见错误」
个人背景:一年半镜头厂加班经历,个人有两个量产项目,试制项目n个,设计完没打赢竞品的项目n^n个。
最近校招和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朋友交流的过程中,给他的一个宇瞳比赛的设计一些评价和优化建议,从他的视角里看,觉得设计还是可以的,结果实际他写到简历里放了张光路图上去被面试官怼晕了。我看了一下,只能说,确实。


这是他做的设计的光路图,单单看光路就马上暴露了很多一看就是新手甚至外行人会范的错。
首先是工艺性的问题,这是新手常见的第一个错。简单来说这个设计中最后三个镜片和光阑后的第一个镜片是很可能是存在严重的工艺缺陷的。
1.倒数2/3片非球面,如果是玻璃非球面那么倒数第二片反曲,无法加工,如果是塑料,这个中心和边缘的的比值太大,模具不好做,这么大一片塑料片开模成本可能都得几十万。
2.最后一片太厚了,贵。这一片透镜在像差校正阶段还会再提到。
3.为了避免眩光,光学设计的最后一步都需要将镜片面型在通光孔径的基础上进行外沿,考虑到这个余量第一二片可能存在干涉,光阑后第一片可能边厚太薄。
接着我们来说新手常见的第二个错误:找到初始结构后觉得万事大吉,不懂得如何调整结构。
1.第二片与第三片曲率半径优化有越来越接近的趋势,空气间隔也在优化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这两个镜片有胶合起来的趋势。
2.第二片和第三片胶合面曲率半径越来越大,面型越来越平,说明是有脱离胶合的趋势。
3.第一个塑料片的非球面作用不明显。
所以在优化过程中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就应该意识到需要调整结构了,将胶合面尽量优化平之后分离镜片,同时可以将二三片的最小空气间隔操作数调成0让他们自然靠再一起,再将这两个面的曲率半径尽量优化得一致,最终进行胶合。事实上,其实很可能在放开三四片之后有更合理的光焦度分配消色差,二三片就不会有胶合的趋势了,见下图。


简单地调整结构放开胶合片进行简单优化之后,整个光学结构好多了,塑料非球面的作用也明显了,最后一片也从厚弯月负透镜变成双凹透镜,整个光学结构的光焦度分配更合理了。仔细观察第一个塑料非球面第一面的光路变化,会发现在这里光路更加平滑了,这其实也是有利于光学敏感度和公差控制的。
最后是新手常见的第三个错误:优化全靠默认函数和计算机性能。
需要声明的是,我在这里不是说只写默认函数的设计不好,事实上只依靠默认函数也能做出极其优秀的光学设计,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非常老道的技术,对光学结构有着深刻理解的工程师。新手面对的情况是,不知道有什么像差影响着设计,不知道要如何优化像差,也不知道朝着什么方向优化像差。一味依靠大权重的默认函数和没日没夜hammer,往往会陷入局部极值难以逃脱。
光学设计工程师需要对MTF、点列图、RayFan,甚至是光学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思考是哪些像差主要影响着系统优化。还是以这个设计为例



三波长评价整体效果

很明显地能够看到各个视场有大量的球差和像散,小视场甚至有明显的慧差,这还是FdC三波长评价下如果用匹配大多数sensor波长响应曲线的经典五波长评价(加入大权重的587nm和小权重的436nm),画面就实在太美了。



五波长评价整体效果

最后说一句,几何光学本质上就是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的学问,所以善用REAY和REAX可以很好地去校正像差。光学设计本质上是平衡各种像差、平衡成像质量与光学工艺性的艺术。
以上是个人一些粗浅看法,欢迎各位大佬指正

就放荡不羁就h 发表于 2023-3-24 15:46:58

光学设计结构除了找初始结构,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能够依赖自己的丰富经验从无到有生成初始结构。有经验的设计师往往能根据需求方提出的像质要求,在了解镜头焦距、孔径以及视场等参数的前提下,决定采用简单结构还是复杂结构,大致需要几组、几片透镜,正、负透镜如何组合,光焦度如何分配,能够大致搭建光学系统架构并根据色差校正的基本原理提出初步的透镜材料搭配方案,然后将初步搭建的光学系统架构输入光学系统设计软件(如ZEMAX、CODEV等),根据二维图中显示的结构与光线走向再手工修改参数,光线没有明显错乱,并能达到像平面后就可以编写优化操作数进入优化步骤,优化过程中再根据像质变化情况施加人工干预直到设计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这里总结一些常用的经验法则:
1、对同一类型的光学系统,如果不采用特殊面型的话,像质要求与系统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2、通常需要采用正负光焦度透镜组合来校正像差,如果对像质有一定的要求,就不要寄希望于仅使用若干正透镜或者负透镜,除非是如聚光镜那样的照明系统或对特定位置成完善像的齐明透镜系统。
3、每个光学表面不要承担太大的光焦度.即光线在各透镜表面上的偏角不要太大,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不要大起大落。因为光线在表面上的偏角越大,该表面的相对孔径也就越大,所产生的高级像差越大,这会导致像差平衡困难。
4、对于宽光谱成像系统则必须考虑色差问题,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光学材料组合,并且越是长焦距系统,色差的影响就越严重,有的需要采用超低色散材料.如萤石等。只要是需要校正色差的光学系统,总要用到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的组合,通常在正光焦度的光组中,正透镜用冕牌玻璃,负透镜用火石玻璃;而在负光焦度的光组中,负透镜用冕牌玻璃、正透镜用火石玻璃。半导体光学材料在中远红外光学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相当于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
红外光学材料之硫系玻璃5、大视场光学系统如果要校正像面弯曲,只有正负光焦度分离这一种方法,可以采用弯月形厚透镜或正负薄透镜分离。
6、一些新技术应用于成像光学系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非球面的应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结构,并提高像质。二元光学元件由于具有与常规元件完全不同的色差特性.在校正宽光谱色差方面表现优异,这种元件也具有良好的热像差特性,利用它可以使光学系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像质。
衍射光学透镜的特点但新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如成本提高、检测困难、非球面公差更严重、二元面会产生多级衍射杂光等,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权衡利弊。
放假也要好好学习呀,偷偷学习,来年卷shi同事/学们。

无将大车 发表于 2023-3-24 15:47:51

我就是个光学设计的本科大三(四)新手小白。这里仅介绍传统的基于几何光学的镜头设计
个人理解的光学设计工程师的工作:
1.根据用户的需求,确认镜头的性能指标,包括视场角,焦距,相对孔径,数值孔径,出瞳距,光照度等等;还有光学像质要求,包括MTF要求,点列图,畸变,色差等等。
2.根据镜头的性能要求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镜头初始结构确定,比如确定照相物镜选用是光角型还是摄远型等等。
3.在光学设计软件(CodeV,zemax)中,选择优化操作数与优化算法,选择透镜的厚度,曲率半径等作为变量进行不断优化,同时查看其各像差曲线与结构,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4.之后依据透镜加工厂给出的样板,进行套样板,之后再以厚度为变量进行优化校正。
5.对其进行公差分析,分析透镜加工误差,镜头装配误差以及温度应力等对镜头像质的影响,使用zemax的多重结构进行仿真分析,若不达标则重新进行优化设计。
6.估算镜头成本,若透镜的玻璃较为罕见昂贵(缺货),考虑更换玻璃重新校正。
7.若镜头较复杂且像质依然不达标,考虑引入非球面与二元衍射面。
8.根据国家标准与前述的公差分析绘制光学镜头零件图,包括对透镜材料要求以对加工的要求及其他技术要求等。再绘制光学系统装配图(包含所有光学零件)。
9.与机械结构工程师一起合作,确认镜头的配套机械结构设计。
10.与光学制造,工艺人员沟通确认透镜的加工制造方式等等。
前八条是光学设计师必做的工作,第九条可以自己设计解决(更好),也可以交由机械设计师解决。但个人还是推荐真正的光学设计师要精通机械设计相关知识。因为光机设计中的光学设计与机械设计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顾此失彼。第十条偏向实际加工应用,对于高级光学设计师而言也是蛮重要的,可能你设计的透镜的加工公差太小,无法加工制造,此时就需要与工艺制造部门进行沟通,搞不好还要重新优化设计。
光学设计师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次,可能还需要与采购部,市场部等进行沟通。
总之,光学设计的流程是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设计折中的过程,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很考验个人的耐力,经验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感觉实践中的一些做的不对的地方:
1.过于依赖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等,疯狂进行若干次的优化操作,一顿操作下来可能像质还是不行(这点在设计复杂镜头时尤为显著感觉),缺乏像差校正的经验,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结构
2.优化操作数选择的不对,只用zemax默认的两个操作数系列(点rms与波前优化),或者只会使用一些基本都控制初级像差的赛德和系数,其各权重也不会分配,导致高级像差可能非常大
3.优化完之后忘记对透镜结构进行校验,导致透镜结构错误,无法加工或者透镜边缘中心过薄不满足强度要求
4.在镜头像质优化时只一味追求成像质量高,没有进行公差分析,导致像质对透镜的加工的各项误差和镜头装配误差异常敏感,透镜镜头存在一点的误差,其像质将显著降低,从而给镜头加工装配带来了难度。
5.只进行序列分析优化,不进行非序列杂光鬼像分析优化
6.不知道选用含有非球面,二元衍射面的简单镜组,还是选择复杂球面镜组
7.不能综合考虑镜头像质与镜头的成本,往往顾此失彼
8.镜头参考的初始选型不正确(不知道初始选型的依据且缺乏经验),导致后续的像差校正过程很困难
目前想到这么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学设计工程师工作有哪些「新手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