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学习笔记(7)- 双透镜设计实例
Zemax学习笔记(7)- 双透镜设计实例[*]1.简介
[*]2.设计要求
[*]3.设计步骤
[*]3.1 先设计一个单透镜观察一下
[*]3.1.1设置
[*]3.1.2 分析
[*]3.1.3 优化
[*]3.2 在之前的基础上设置双透镜
[*]3.2.1 设置
[*]3.2.2 优化
[*]3.2.3 分析
1.简介
一个双透镜包含两个镜片,通常而言是胶合的,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曲率。但是Zemax无法模拟胶合,只能简单的表示两个透镜接触。
通过使用两个具有不同色散特性的玻璃,一阶色差可以被校正。
2.设计要求
F/4
焦距:100mm
光谱范围:可见光谱范围内
材料:BK7SF1
3.设计步骤
3.1 先设计一个单透镜观察一下
3.1.1设置
①新建一个Zemax文件,在系统选项-波长下启用两个新的波长,这样我们就有三个波长了。输入三个波长486,587,656nm,Zemax一般选用微米作为波长的单位。并将第二个波长选为主波长,如下图所示。
②设置系统孔径
孔径为f=100mm除以F=4得到孔径值为25mm。
在系统选型-系统孔径中设置入瞳直径为25.0mm
③在镜头数据窗口上插入新行并输入数据。
因为孔径值为25mm,合理的厚度为4mm。
假设透镜的前后曲率分别是100和-100。
同时要在焦点处设置像面的位置,因此输入第2面的厚度为100mm。如下图:
3.1.2 分析
观察像差
左边的ey,是Y方向的像差,也叫YZ面的,子午面的;右边的ex,是X方向的像差,也叫XZ面的,弧矢面的。
这个图中 光线特性曲线通过原点的倾斜表明了 有离焦的现象,从3.1.1图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主要是从靠近原点处的斜率太大看出来的。
可以通过第2面厚度Solve来解决。如下图,将固定类型改为边缘光线高度,并设置为0。这样可以使像面上的边缘光线高度变为0,达到消除离焦的目的。之后,2面的厚度也会自动发生改变。
可以看到,离焦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的主要像差的问题是球差。球差就是这样的:
3.1.3 优化
①设置自由变量
把如图所示的三个参数后标改为V即可。可以用离焦来补偿球差
② 定义评价函数
优化-评价函数编辑器
优化-优化向导
RMS 是计算(像面上)各光线与参考点(主光线或弥散斑几何中心)的均方根。
PTV 是计算(像面上)各光线与参考点(主光线或弥散斑几何中心)的峰谷差值(即最大最小值),在极少数情况下,均方根误差不如像差的最大程度重要。例如,如果所有光线都必须到达探测器或是光纤上的一个圆形区域内,此时PTV 可能是更好的标识成像质量。这一评价函数的类型致力于使峰谷值误差最小。但是,评价函数值并不是实际的峰谷值误差。
但这样可能是不够的,因为没有限制焦距。那么Zemax在计算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当像面在无穷远处得到的像是最小的,各种误差也是最小的。所以需要在评价函数里边加入EFFL(有效焦距) 的限定。焦距目标设为100,权重设为1。
之后执行优化,选中自动更新,开始。
最终的优化结果。
3.2 在之前的基础上设置双透镜
3.2.1 设置
3.2.2 优化
①优化函数基本上跟之前一样,加上玻璃的最小最大厚度即可。
②设置自由变量
③ 执行优化
3.2.3 分析
我们已经减小了色差的线性项,二阶色差开始占优势,因此看到光线光扇图像抛物线形状。
CSDN原文链接
Zemax学习笔记(7)- 双透镜设计实例 请教老师两个问题:
1.在之前的课程中出现离焦的情况使用的是快速聚焦,本节课中采用的是边缘光线高度为0的求解方式,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二者的使用场景有哪些不同?
2.之前的课程中使用了F#的求解方式,本节课中采用了有效焦距的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在使用时如何进行选择? 理论上,焦点处边缘光线高度为零0,在近轴情况下两者是等价的,但如果非近轴情况,或者成的像RMS半径太大,采用边缘光线高度不一定能得到有效解,这时候用快速聚焦能将像面快去调整到成像最小的平面上。[思考]F/#是F数,等于系统孔径除以焦距。一般用来限制系统孔径的,可以直接设置。有效焦距EFFL是操作数,用来约束评价函数的,除了有效焦距还有几百个操作数,在优化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操作数用来当做目标,把系统朝想要的方向优化。具体还得自己多动手练练,看看Zemax操作手册,应用光学,工程光学,光学设计结合Zemax教程等,多看看 您好,我想问一下,就是在一开始设置孔径值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孔径值为25mm,合理的厚度就是4mm呢 有一些经验公式 老师您好,请问这个前半部分的光线像差图是怎么看出有离焦的?谢谢老师!
页:
[1]